电缆的铺设技术包括以下要点:
电缆准备与铺设注意事项:电缆的设计长度应预留5%-10%的余量,用于后期电缆安装和检修时的备用线,考虑线缆热胀冷缩,直埋电缆应作波浪形埋设。
电缆保护管使用规范:在进出房子、穿墙穿楼板、从地下引到电杆、贴着墙离地面2米内或埋地不到0.3米的部位,电缆应套上保护管,且管子内径至少是电缆外径的1.5倍。
电缆沟或桥架中电缆分层布置规则:多根电缆一起放沟里或桥架上时,应按电压和用途分层布置,电力电缆放在上面,控制和信号电缆放在中间,通信电缆放在下面;空间不够时,35KV以下的电力电缆、1KV以下电力和控制电缆能放一层;重要电缆的备用线隔开防火,可以放不同层。
电缆铺设与管道共沟规范:电缆不能和煤气、燃料管道同沟;少量电缆能和水管、通风管共用明沟或隧道;不能挨着热力管道上面铺。
电缆埋设深度要求:电缆直埋于冻土区时,应埋于冻土层以下;直埋于非冻土区时,电缆外皮与地下构筑物基础距离不得小于0.3米,与地面距离不得小于0.7米,当埋于道路或耕地下方时深度不得小于1米。
电缆金属部件可靠接地要求:电缆的金属外壳、金属保护套管和金属支架都应可靠接地。
电缆沟设计要求:电缆沟的设计应考虑防火和防水。
自动定量式电缆铺设装置:包括前端用于承载电缆轴的行走机构、中部的电缆拉扯动力机构和末端的电缆铺设定位机构,实现自动铺设并有效控制电缆铺设长度。
自动铺设电缆装置:包括框架、电缆铺设机构和电缆绑扎机构,解决传统技术中电缆铺设时间长、效率低、人力资源消耗大的问题。
地下电缆线路用铺设装置:包括地下管道和竖井,通过牵引机构、辅助机构、支撑机构和控制器等实现快速电缆地下铺设。
电缆导向牵引装置:包括牵引轮、牵引台、限位轮、导向台、转向轮和电缆线盘,实现电缆的输送、转向和导向操作,提高电缆在管路内输送和转向的便捷性。
通讯电缆铺设施工专用自动进给机:包括底板、操作立板、驱动电机、固定圆盘、夹持机械手、挤压机构和控制器等,实现电缆线的自动夹持进给铺设功能。
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电缆前置牵引铺设装置:包括支撑装置、牵引装置和调向装置,实现对电缆的牵引、漏电性检测和旋转支撑。
新型电缆快速排布装置:包括固定架、固定杆、安装柱、高度调节机构、平衡保持机构、可调节引导机构和距离传感器,实时监测装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,并实时控制舵机转动,进而实时调节移动架的高度,保证铺设过程的电缆不会因路面颠簸造成偏移,提高电缆的排布效率。
电缆铺设用地面挖掘装置:包括车体、挖掘机构、排土机构和吊架等,有效将地面泥土挖掘并排出,提高电缆铺设效率。
光电复合电缆铺设装置:包括基座、定位杆、导轴、支柱和轴承座等,实现对光电复合电缆的快速铺设。
综上所述,电缆的铺设技术涉及电缆准备、保护管使用、电缆沟设计、自动铺设装置、导向牵引装置、快速排布装置、地面挖掘装置和光电复合电缆铺设装置等多个方面,旨在提高电缆铺设的效率、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友情链接Link